| 理解他人的生活是一种能力
与其说我们厌烦一种特定的生活,不如说缺乏真正理解他人的能力。在浮躁的生活里,这兴许是最容易犯下的错误之一。
以前读孟浩然,看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觉得是傲娇的牢骚。后来翻材料,看到他自幼苦学,25岁开始广结天下英才,此后赴洛阳、长安谋仕途,却屡试不第。中年遭遇贫病,进而潦倒,才理解李白称其“风流天下闻”、杜甫说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的背后,人生遭遇了多大的起落。这种境遇未必人人都会经历,但抱定理解之同情,评说时总会少一些轻率。
现世也是如此。看不惯的人事太多,张口就是吐槽,于你于我,都是一样。贪一时口快,为机智自得,到头来,只是不愿意去理解而已。
你一定没少见识这样的人,见别人有钱就说是二代,看别人成功就说是运气,美女约等于被潜规则,丑人则免不了多作怪。如果身边始终有这样一台负能量永动机,否定他人成为不自觉的习惯,生活的半径,也就大略可见。像阿德勒所说,通过消解别人的价值来确认自己的成功,这样的日子,未免太没意思。
人和人之间,相互理解是困难的。就像此前流行的鸡汤,“我给了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了他两颗糖,所以你对我有了不满,可是你不知道他之前也给过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要计较,就没底。我总觉得,不要总看着他者呈现的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或许更容易蕴藏生活的本质。
@eje545, 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