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帆船 鴨靈號 - 30天繪畫計劃 - Day 10
我在香港出生,但是卻想不止生活在香港,希望到世界不同地方也住一些時間。但是,或許待在香港大半生,覺得這土地這人群相當特別,不論到那裡,都可以重建一個香港出來。不同的地方不是建築建設,而是那一份中西合壁全球視野,與及自強不息的精神。
或許,香港人給人的感覺是唯利是圖、急功近利。但是,這只是其中一面,反而,香港人更愛新舊包容,崇尚自然,或自由自我。在五十年前六七暴動後,當年的事後報告中,其中一條竟然是大幅度建設郊野公園,透過這樣去舒緩年青人的情緒及家庭關係。
當年這樣的思路真的一絕,在這個地少人多山多的香港,本應吋金呎土,但郊野公園佔地竟然是40%,並且大家都很想保護郊野公園條例所管理下的土地。慢慢地,這一個移民而來的城市,本來毫不起眼。但在數十年間,大家越來越投入,越來越愛護。在六七暴動後,短短二三十年,建立一個全新的面貌。而在輝煌背後,「保育」一字更印在大家腦海裡。在中學時代,參與過一個辯論活動,辯論城市建設與歷史保育。我一邊聽一邊感到奇怪,為甚麼兩者不能並存?
鴨寧號是中式漁船,一直成為香港標誌之一,現時在沉沒後重新修復在維多利亞港游走,不單作為觀光,更是一個標誌。
大家來香港旅遊,會覺得這裡很奇怪,可能很多國家會以清遷清拆補貼去處理的新舊建築問題。但在香港卻不一樣,當走到中環最繁盛的金融心臟,一棟甲級商廈,可能旁邊是一棟數層高,改建為餐廳或時裝店的小屋。又可能一整條名車的大街,穿插在中間卻是一條一條古舊的石級路。
新舊交融起來,相當和諧。
在我心中,和諧,並不是管教,而是帶著大家去看一個更廣濶的視野,並且共同邁進。更不是單單以繁榮代表強大,而是內心強大才是真正強大。
我整個中學時代都在中環,蘭桂坊災難當晚我也在現場街頭您推我撞地玩「遊戲」。雖然現時已很少回去,但每次路過,都不覺得陌生,仍是熟悉的街邊小店,仍有路邊擦鞋的人,仍有隱世麵檔,仍可與太太回母校附近的餐廳吃飯。好像重回三十年前上學的路,懷舊懷念過去,不一定代表不想向前,而是更有根有基地,去思考及選擇前面要走的路。現時的香港,的確讓我感到越來越陌生,但是,卻慢慢湧出另一個香港人特質出來。大家不只是保育死物,更在保育「香港人」這種文化。
Support your post (by ACTNEARN Token)
Thank you for sharing, Nice post
画的真好,给你价值0.000001的满赞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哈哈哈哈,也給您一五個LikeCoin拍手。
你那里天气如何?欢迎在steemauto里设置跟赞 @cnbuddy 给整个cn区点赞倘若你想让我隐形,请回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