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先雄

效法先贤,从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好传统、好风尚。只是,在现实中人们热衷于效法的,多半是先雄而非先贤;先雄者,先人中的枭雄之谓也。先雄多半不是先贤;但不少人常常错将先雄当先贤了。其所以如此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人们都渴望成功,自然倾向于效法成功者;而成功者则多半“雄而不贤”,或者“似贤非贤”!至于效法先雄将导人成功还是导人入魔,则是迄无定论的千古迷题。

image.png

司马懿学曹操

要效法先雄,首先得有先雄。在司马懿眼中,曹操无疑是离得最近的最大先雄。
曹操成功吗?他从一个世家子弟与低级官员起家,在家乡拉起一支队伍与群雄爭天下,没几年工夫就开辟一片天地,得以迎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成就了曹氏的帝业,尽管他本人宁可避开皇位。这种成功,岂不是史上少见、当世难匹!其时,谁不佩服曹阿瞒英雄盖世?曹操本人更得意非凡,自负至极,声称

设使没有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一切司马懿肯定尽收眼中,他要是不学曹操还能学谁去?

司马懿是曹操手下谋士,在曹操帐中观摩已久了。就其禀赋而言,司马懿或许比他的主公更深沉稳健,绝不会将一生抱负轻易示人。但曹操何等眼光!早就看出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说他有“狼顾之相”、“雄豪之志”。说曹操已预感到“亡曹者司马氏也”,或许是史家的过甚之言,那不免高估了曹操的智慧。

那么,司马懿力图从曹操那里学什么、并学到了什么呢?司马懿一生,无论行兵布阵还是决战疆场,设谋运策无数,多半出自其智慧与平生经验,未必事事抄曹操之旧案。但在有一点上,曹操在司马懿心中一定留下了至深印象,乃至效法终身,这就是一个字:诈!

司马懿从先雄曹操处所习得者,奸诈而已。

曹操是否奸诈?对此,也不必立即想到旧戏舞台上那个大白脸。正统史家与说书人,都将“奸臣”形象定格在曹操身上,让其足足背了两千年的骂名,今天已大可不必因袭旧说了。但如果反其道而行,说曹操就是“诚实厚道”的大好人,那也不是事实。此处,我宁可将“奸诈”界定为一种性格特质或者行为风格,忽略其中的道德含义。在这种意义上,“奸诈”不过是使权用谋而已。曹操还能不用权谋?就说他是“权谋之祖”,也不算太离谱。那么其“学生”呢?

司马懿完全继承了曹操的使权用谋,成为一代权谋大师。

实际上,司马懿更是“青胜于蓝”。这一点,可用司马懿一生的事迹来证明,此处仅举几个典型事例。

一件已经成为千古典例的事是“装病”。曹操对于司马氏一直抱有深深疑虑,对此司马懿亦心知肚明。为了减缓曹操的疑忌,司马懿使用中国的传统智慧——韬晦之策,尽可能不显山露水。就在曹操征召任用之际,司马懿竟然卧病不起,引致曹操亲自登门看望。经过两千年的流传之后,这个故事演变成许多版本,细节上已经众说纷纭了。但这无关大碍。“装病”不过是一种平常骗术且广泛使用,没必要怀疑史籍编造。就是在现代官场中,装病者还少了去?

在对待汉献帝上,曹操的奸诈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的全套本领,都被司马氏学来对待曹家后人了,或许干得更诡诈、更让旧朝护卫者义愤填膺。即使在细节上也有所继承。例如,在夺取汉献帝皇位时,曹氏导演了一场十分滑稽的“禅让”大戏;司马氏也如法炮制,在导演的曹氏禅让中顺利接过皇冠,同时又收了“谦让”的美名。

至于司马懿在战场上的诸多小计谋,用“奸诈”二字都显得过甚其辞了。

领袖学朱元璋

或许是因为无厘头的宫廷戏看得太多,现代中国人熟悉的清朝异族皇帝不少,对于离得稍远的明朝皇帝则所知不多。公平地说,就德才上的平均水平而言,清朝皇帝确实远远高于明朝皇帝!明朝的那些烂君主,不去搬上舞台也好。“至圣先师”孔圣人教育出来的大汉民族,在这一点上竟然输在来自深山老林的满清手里,着实让人无颜,似乎也费解。不过,至少可以举出一个理由:明朝有一个很坏的开国皇帝,他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穷苦和尚出身的“农民领袖”。该先举出他的优点:他既不笨也不懒!别看他读书不多,但在打天下坐天下时还是诡计多端,击败对手无数。加上少有的勤政,朱元璋在其任内建树多多,他的艰辛,成了其子孙的丰厚资产。

蒙古人的元朝没有给朱元璋留下多少正面资产。而建造了高水平文明的宋朝,离朱元璋又远了些;即使其典籍都在,阅读能力有限且不乏认知障碍的朱元璋,也不可能从中学到多少东西。而朱元璋志大才疏,雄视天下,过于欣赏自己,乃至事事都要计从己出,竟然形成了一套风格独特的“朱元璋思想”,其要旨就是:

藐视传统,迷信本人,随心所欲,无法无天!

恰恰是这些东西,造就了一个颇具规模却内里很坏的王朝。

在历史已近黎明之际,明朝却是一个最黑暗、最腐败的王朝!说明这一点的一些典型事实是:明朝的贪腐创历史之最;明朝的宦官专权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主要依靠特务统治施政的王朝;明朝是唯一一个在朝堂上对大臣打屁股的王朝;明朝是历史上最无章法、制度最混乱的王朝……。

更要命的是,恰恰在明代年间,西方完成了全球航行,开启了史无前例的近代化进程。在这种时候倒行逆施,无异于自毁华夏数千载辉煌!而这种危机的总根源,不能不追溯到朱元璋那里。

恰恰是这样一个昏君,在现代领袖那里得到了最高的评价。在领袖心中,最好的皇帝有两个:秦始皇与朱元璋。秦始皇有点古老,朱元璋离得更近,事迹更清晰,更便于学习;树立朱元璋作榜样,就顺理成章了。最主要的是,领袖发现,在历史上的诸多皇帝中,还是朱元璋与他有最多的共同点,气质、风格上最接近。
那么,向朱元璋学什么呢?

现代领袖的崇拜者多半没有注意到一点,领袖在思维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太喜欢肯定的表达,例如“克己复礼”、“民贵君轻”之类;更喜欢否定的陈述,例如“知识分子最无知识”、“我从不相信宪法”等等。前者令他烦,而后者则让他感到简单、明快、爽心。这种思维偏好特别符合他的“破字哲学”——“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他不喜欢繁琐的立,喜欢简单干脆的破,因此重破坏而轻建设,这导致在文革中砸烂一切!他特别喜欢自由自在,而不喜欢约束——这些全是伟人性格啊!鉴此,就明白他要向朱元璋学什么了,那就是:
特别欣赏并极力效法朱元璋的无法无天!

既然如此,就不能不重复朱元璋的许多成功与失败。然而不幸的是,恰恰是朱氏的许多失败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蒋氏学曾国藩

现代中国两个最大的政治人物:蒋介石与毛泽东,普遍认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少有人注意到,其实二人有一些可观的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两人都是曾国藩的崇拜者!只是后来毛不便提曾国藩了;他的事业是否得益于曾国藩的启示,就不得而知。至于蒋介石,则终生都效法曾国藩,似乎还颇见成效。那么,蒋介石从曾国藩那里学了些什么呢?

首先得看看,曾国藩最长于什么。今人给了曾国藩许多桂冠:最后一个大儒家;处世完人;修身典范等等。但并没有人说他是什么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等等。确实,无论施政、治学、著文,曾国藩似乎都谈不上顶尖超卓。其实,曾国藩的强项并不在“治国平天下”,或许更在“修身、齐家”。只要看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一类的书如何行销,就知道曾氏的影响主要在何处了。这就不难明白,蒋介石看重曾国藩的是什么,那就是:

蒋介石极其仰慕并效法曾国藩的“修身齐家”之风范。

但正是这种效法最难,那可是真正的“成圣之路”啊。曾国藩本人圣人情结甚深;为达于圣人,他一生管束自己甚至到了严酷的地步。但他的时代已不时兴圣人了,大概也没有人真正将曾国藩当圣人。说蒋介石有圣人情结,或许会贻笑大方;但他在效法曾国藩时的那种苛细,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例如在蒋介石的日记中,竟然如此警告自己不要好色:某天在街上因看到一个漂亮女子而心动,给自己记过一次!我不知道,在现代政治家中,是否还有他人也在日记中如此自责。在徐才厚辈眼中,这样一个蒋介石简直会让人笑个半死!

看到一条史评:有人起初显得是君子,但后来越来越流氓;而蒋介石起初是流氓,但后来似乎愈来愈君子!我不知道,这样评价蒋介石是否恰当。如果确乎如此,那么,就不能说他学曾国藩全无成效。

群雄学领袖

“学先雄”算什么,让群雄学自己才是最大的成功!像现代领袖这样绝大的成功者,自然更加有不可胜数的追慕者。当然,只有那些志在天下的人,追随与学习领袖,才值得人们关注。一个小混混,即使成天看《毛选》,谁会注意他?

学习领袖者主要有三类人。其一,是坐天下之前追随领袖的革命者,其中不乏一些忠诚的理想主义者;其二,是波尔布特一类的草莽英雄,他们主要希望从毛那里获得打天下的秘诀。今天几乎不再有这种人了。其三,是今日在官场、商场、职场拼搏的各路好汉,他们似乎觉得,毛的成功术有助于他们实现各自的抱负。

在今天的书店里,你不难看到这样的大部头著作:《毛泽东思想帮助你赢得商战》!不要以为,这不过是无聊文人在欺世盗名,其中也有能言之成理的逻辑在。核心思想是:商战与政治斗争一样面对复杂的利益冲突,都需要种种权谋来应对,岂不就要请教领袖了?谁都知道,领袖正是举世无双的权谋大师。有人会说,今天时代不同了,重要的是法治、规则、诚信,不能再依靠权谋。算了吧!至少我们这几代人,大概还无望看到这种变化。今天的处世箴言仍然是:

你就学会权谋的全套本领吧,将规则踢到一边去!

如果是这样,那么首要的事情当然是学习领袖,而且其要旨就是:

学习那种蔑视章法的大无畏精神!

如果你终于透彻理解了,为什么“不相信宪法”是有道理的,那么,就不会再害怕还有什么章法能阻碍你了。

成功能复制?

本文的事例确实证明了:一些效法先雄者大获成功。但是,我完全无意证明:效法先雄一定成功。因此,并不能指责我因“鼓励效法先雄”而误导世人。

至少如下一些理由说明,效法先雄未必成功。

最主要的理由是:先雄的成功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你绝对不可能复制所有那些条件,因而你很可能将面临完全不同的局面,致使你的成功概率可能很不相同。就是对于同一个先雄,不同的模仿者亦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司马懿学曹操大获成功,而钟会学曹操则终至惨败,复何言哉?

其次,你毕竟不是先雄啊:无论先天禀赋、生活环境、文韬武略的养成、发挥天分可能达到的高度等等,都可能与先雄有巨大差距。朝鲜的金家三代,相继称雄东亚,引起了八方关注。老大固然口碑不佳,但其事业规模还是得到世人的某种首肯。老二效法老大,还算像模像样,不妨说得了老大的真传,总算大体上保住了那份家业。老三依然继承祖上的衣钵,但毕竟已差了一截,在功业上是否能与乃祖比肩,恐怕还在未定之天!

还有,即使你奋力效法先雄,所追求的目标也未必完全相同啊。曾国藩纵然有志于做当代完人,但其主业毕竟是荡平太平军,助满清中兴。至于蒋介石,其目标自然与曾国藩很不相同。因此,曾蒋两人的成败就没有多少可比性。

以上所述提示我记起:近年来经常听到一句话,即成功不可复制!或许,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
成功并非总可以复制!

如果你效法先雄成功了,无论那种成功与先雄的成功是否有可比性,说你“复制”了谁谁的成功,别人也难持异议。但若你失败了呢?就得归咎于不应当去复制他人的成功吗?这件事就难定论了。

失败者从来都难以为自己辩护!怎么能叫这个世界不以成败论英雄呢?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7
TRX 0.11
JST 0.030
BTC 69671.74
ETH 3835.28
USDT 1.00
SBD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