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谈读书: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小时候读书,全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且不求甚解,大凡连环画或者故事会之类书都很爱看。记得当时有一本介绍恐龙的书,前后看了不下十遍,而且有时候早上五点钟就起来抱着看。

大学时候,有了学校的图书馆,可读的书一下子有了很多,依然会依自己的兴趣东一本西一本的读,有时候也会就某一个问题或者方面集中阅读,但仍然大都缺乏系统性。

总觉得读书这件事,不能完全依着自己一时的兴趣,否则时间花了,却于知识的长期积累无益。因为兴趣本身是不可靠的,它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换而变化,可靠的是意志力。

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的今天,得到一本书的难度大大降低,今天看到一本有兴趣的书就拿过来,明天亦是如此,保存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正常阅读的速度,拿过来和读了它完全是两回事儿。

今天看到朱光潜谈读书的小册子,顿觉醍醐灌顶。下面是我认为精彩部分的摘录。


(约翰·克利斯朵夫)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对于初学不相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微意。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形成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Sort:  

我感觉读书方法是个“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的问题。

如果“我注六经”就是要有针对地学习书中的知识,就我而言,这个方法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比较有用。

平时读书我还是认为“六经注我”的方法比较好,看到喜欢的书就拿来看。我习惯看一本书明白它的主旨思想就好,不用全记住,哪怕最后都忘了也无所谓。我是用这本书来完善我的思维体系,而不是用我的思维去完善书中的知识体系。

这感觉有点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的那一幕。张无忌最后忘了所有张三丰演示的剑法,反而领悟了太极剑。

你这一个比喻,一个例子都太形象了。
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尤其是近一年来尤其强烈,那就是虽然自己看上去读了不少书,但是总感觉不管是知识还是思维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有时候读书,只是感觉到“快感”,就像有的人喜欢玩游戏。所以,今年有一个小计划是读书面和读书方法都需要改进一下。

没有没有,这都是社科院何帆博士的理论,我只是将它吸收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已。与君共勉。

大侠,膜拜

女侠幸会!

所以我一直觉得今日头条根据个人兴趣给读者推送新闻不好,也容易造成畸形的发展,越看自己世界越小了。

不光是今日头条有这个问题,国内其他的新闻客户端基本上都是这样吧,所以我一个都没用。

第一遍我喜欢快速浏览,用最快的时间读完。然后再跳跃翻看或者摘抄。其实看过大多数都记不住,更多是影响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咿,跟这位才女好像有差不多的习惯。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1
TRX 0.12
JST 0.029
BTC 66303.73
ETH 3592.29
USDT 1.00
SBD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