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续)
放下包袱再出发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谈了自己从阿里离开的思考,以及下一步想All In区块链的计划。
收到了好多朋友的安慰和鼓励,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和理解。
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天天在一起时真没觉得什么;只有在分开后,才会意识到幸福可以简单到只天天在一起就够了。
这是让我选择离开的最重要的原因,勿庸置疑。
而那时,让我纠结的无非是大厂情节,以及这段经历对下份工作的不利影响,自己的心理包袱太重,积累了太多负能量。(年前的面试就是失误在这里了)
年后的面试,当我能够放下这个包袱,心平气和的谈论它以及自己选择的理由时,邀请我面试的企业没有太在意。(但没给面试机会的企业怎么想,我就不知道啦)
现在回过头看,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能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你。
和内心自洽相比,包袱都是暂时的。
不要着急,放下包袱了再出发。是这次经历教会我的。
选择的第一性原理
关于上一篇文章提到的All In区块链的计划,要感谢原来老7班的战友蔡治给我的点评。
那盆冷水浇的好!
它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维度——长期。
对待职业生涯,拉长时间的维度,看5年后、10年后能获得什么,远比一头扎进热点重要。
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不是颠覆性技术的发明,而是一套极具创新力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很热,但除了转账和发币以外,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落地,不确定因素很多。
现在All In区块链,如果区块链的技术迟迟无法落地,甚至被淘汰了,那么,这段时间的投入会留下什么?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我的认知框架里,技术是为商业服务的。
技术会不断迭代,谁也说不准区块链会不会被其它技术(比如:量子计算)颠覆。
但技术为商业服务的初衷是恒定的,商业服务的初衷又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率,且离不开人类协作。
因为,
沙漠里的金子不是财富,它必须要穿过一系列人的协作,一系列的文化、制度和人性的网络,才变成你能用的钱。
明确了这一点,选择时,就有了第一性原理的判断依据。
我All In了广告领域
纳尼??这又是什么情况??不是All In区块链吗?
这次找工作时,我的投递策略是在离家近的前提下,以投区块链方向为主,辅以goland开发方向(因为golang是区块链开发的常用语言之一,另一个是JS啦),以前端开发兜底。最最差的选择是再回到C#方向啦。
再细说来,离家近、气场相投的同事和区块链开发是我设定的首要必要条件,次要条件是英文工作环境和自由、多元的工作内容。其它的都加分项啦。
是不是要求有点高?
但是运气不错的我,还是得到了两家满足这5个要求的offer。
纠结了好久,回到了制定的选择的第一性原理。(此处要感谢雷神、金马和蔡治给我的建议!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是他们都提到了一个角度,即团队的实力。更让我纠结的是这两家的团队还都挺强的。。)。
我最终选择加入一家游戏广告分发公司,做区块链项目的开发,志在
利用区块链技术,重构全球数字广告市场,打造公平、高效、可信、共赢的全新数字广告生态系统。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虚?但还真不是。
我理解的区块链最容易落地的领域应该符合以下的特点:纯数字化领域、市场成熟且多方参与、目前各方信任摩擦高、基于公开的数据容易产生共识、合理的激励机制能让多方自愿协作。
广告领域完美符合上述的特点,且广告的变现模型永恒存在。效果广告更是广告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又是一家在领域里有影响力且盈利的公司,且有种子客户愿意尝试。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即使区块链成了“烈士”,我也可以积累广告领域的知识。
真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呀!
插曲
事情到了这一步,本应完美结束。
意外的插曲是,这周二我面试了一家很特别、很有意思的公司。
特别到这家公司的氛围能让人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甜美HR MM的原话。
虽然目前只接触了这家公司的两个人,我的判断是倾向于相信,因为有些东西真的是由内向外自然流露的。
别以为这家公司是“养老院”,实际上它对人才的要求之高到了只有1%的人能通过面试(招聘方案上明写的)。
我目前是只过了第一轮。还会有第二轮。
于是,想知道我会成为那百里挑一的人选吗?或者想知道我最终的选择吗?
等下一篇吧~哈哈
BAT的大厂情结,很正常的事情,我也希望能到这种大公司工作,期待下篇文章。
Congratulations @jeremy1127! You have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1 Year on Steemit
Click on the badge to view your Board of Ho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