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要闻】一路生花 本科教育40年来高质量发展的鲁大(六)——初心如磐 质量为本 着力打造一流本科育人体系

in #cn9 days ago

本科教育40年来,鲁东大学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坚持OBE理念,坚持“德育为先”,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了具有鲁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结构,聚焦内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出台了《鲁东大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起“学科支撑、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行业需求、协同育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水利环境海洋、芯片与集成电路、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五大优势特色学科群,深入推进本科专业布局调整,不断强化专业集群建设,先后撤销、停招学科支撑弱、产业需求弱、就业率低的本科专业33个,布局前沿、新兴、交叉、急需和“四新”专业5个,形成了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等四类专业新格局。对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学校以优势专业为依托,先后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专业特色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等省级教学平台22个;获批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先后在13个专业承担省属公费师范生和公费农科生培养任务。

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引领,以国家质量标准为准绳,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现有的57个招生专业中,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一流专业占招生专业总数的54.4%。以专业认证促进专业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实现专业内涵发展,已有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或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专业完成进校考查,3个专业受理。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对标一流,创新驱动,扎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落实“早谋划、早布局、早培育”理念,统筹开展本科课程、教材、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等各类教学成果培育和建设工作。依托教学团队和基层教学组织,打造具有创新性、综合性、挑战性的各类“金课”。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7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思政课“金课”2门;立项建设在线课程160门,在山东省课程联盟上线运行79门,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70门;建设课程知识图谱12门、专业知识图谱2个;获批省级优秀共享课程和优秀教学案例13个;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一流教材10部;立项省级教改项目86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200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荣誉体系。出台《鲁东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创新奖励办法》《鲁东大学卓越教学团队评选办法》等文件,对教师个人和团队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专项奖励。获教学创新奖的教师还获得参加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优先推荐权。卓越教学团队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团队评选按照“先遴选、后培育、再奖励”的原则进行,奖励标准分别为50万元/项、30万元/项、15万元/项。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开展“课堂革命”、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全校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工作的新局面。近五年,学校教师获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在省级青教赛、教学创新比赛、思政课教学比赛等省级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60余项。

深化改革,打造品牌,引领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学校在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同时,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深度合作,创新“三位一体、多方联动”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办了全国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现场会,承担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先后发布《鲁东大学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鲁东大学教师教育振兴行动方案(2022—2025年)》,培育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文化。全校15个师范类专业中有13个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完成进校考察,1个受理。以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持续抓好师范生从业技能培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从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类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2018年以来,获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62项,获团体金奖1次、团体银奖4次,团体铜奖1次,连续获优秀组织奖。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学校在师范类专业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还为学校打造教师教育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务处 通讯员:宋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