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 全球經濟動盪下的加密貨幣市場:三天關鍵事件速覽與影響
過去三天,全球經濟與政策面出現多項重大變化,直接牽動金融市場情緒,也讓加密貨幣投資人繃緊神經。這篇就帶大家快速掃描這幾天的國際要聞,並分析它們如何影響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加密資產的價格走勢。
首先,美國政府關門危機持續發酵。由於國會兩黨遲遲未能達成預算協議,聯邦政府部分機構已進入停擺狀態。雖然過去經驗顯示短期關門對股市衝擊有限,但這次若拖得太久,不僅可能導致大規模公務員無薪假、民生服務中斷,更嚴重的是關鍵經濟數據(如非農就業報告)可能延後發布。這讓市場參與者陷入「資訊黑箱」,無法即時掌握美國經濟真實狀況。根據內部估算,每週關門造成的GDP損失高達150億美元;若持續一個月以上,總損失恐超過600億美元。這種不確定性推升避險需求——黃金價格一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歷史新高,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也被部分資金視為避風港之一。
其次,「政策迷霧」加深市場焦慮。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米爾肯研究院年度會議前警告:「不確定性已是新常態。」她肯定各國央行與財政部門的應變能力讓全球經濟暫時挺過多重衝擊(如川普關稅、地緣緊張),但強調真正的考驗尚未到來。這種「韌性有餘、信心不足」的基調反映在資產價格上——傳統股債波動加劇之際,「數位黃金」比特幣反而吸引部分長線資金進駐。
第三條主線是美中科技戰再升級。中國商務部近日宣布擴大稀土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範圍,理由是「防止軍事用途外流損害國家安全」。稀土是電動車、半導體、航太等戰略產業的命脈;中國此舉被視為對美國科技封鎖的反制籌碼。雖然雙方領袖預計月底APEC峰會碰面談判,但短期內供應鏈疑慮難消——這類地緣風險往往推升去中心化資產(如加密貨幣)的吸引力。
最後回到歐洲與亞太地區:歐元區財長會議聚焦通膨與債務問題;英國建築業PMI低於預期;加拿大Ivey採購經理人指數則意外回升——這些數據雖未直接衝擊加密市場流動性
Upvote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witness @js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