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cn29 days ago

1627182951497358674.JPG

鸩(zhen)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此鸟以蛇为食,应是指大冠鹫,古人以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剧毒之故。

后人把毒药也雅称为鸩。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就是指用鸩的羽毛做成的毒酒。

相关文献
《山海经》
《山海经·中山经》 瑶碧山又东六十里,曰瑶碧之山,其木多梓枬,其阴多青雘,其阳多白金。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与食蛇鸩不同)

《汉书》
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鸩鸟黑身赤目,钦蝮蛇野葛,以其羽画(划)酒中,饮之立死’

《岭外代答》
邕州溪峒深山有鸩鸟,形如鸦而差大,黑身红目,音如羯鼓,唯食毒蛇。鸩禹步遇蛇,其声邦邦然,蛇入石穴,鸩于穴外禹步,有顷石碎,吞之。凡山有鸩,草木悉枯,鸩集于石,其石必裂。或云鸩秋冬脱羽,人以银作爪勾取,致之银瓶,否则手烂。欲加鸩于人,以一羽致酒即死。

《博物志》
《神農經》曰:藥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入即殺人。一曰鉤吻。【盧氏曰:陰也。黃精不相連,根苗獨生者是也。二曰鴟,狀如雌鷄,生山中。三曰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山海中。四曰內童,狀如鵝,亦生海中。五曰鴆,羽如雀,黑頭赤喙。】

译文
《神农经》说:药物有剧毒不能入口鼻耳目,一旦进入就会马上毒死人,一是钩吻草。【卢氏说:“钩吻属太阴之草。黄精与之不能互相连用,根苗独立生长的就是这样。二是鸱,形状像雌鸡,生活在山里。三是阴命,红色附着在木上,悬挂它的子在山海中。四是内童,形状像鹅,也生活在海里。五是鸩,羽毛像雀,黑头红喙。”】

《楚辞》
《楚辞·离骚》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说文》
鸩,毒鸟也。从鸟冘声。一名运日。

《本草纲目》
弘景曰︰鴆與運日是兩種。鴆鳥狀如孔雀,五色雜斑,高碩,黑頸赤喙,出廣之深山中。 日,狀如黑傖雞,作聲似云同力,故江東人呼為同力鳥。並啖蛇,人誤食其肉立死,並療蛇毒。昔人用鴆毛為毒酒,故名鴆酒,頃不復爾。又海中有物赤色,狀如龍,名海薑,亦有大毒,甚於鴆羽。 恭曰︰鳩鳥商州以南江嶺間大有,人皆諳識,其肉腥有毒不堪啖。 雲羽畫酒殺人,亦是浪証。按玉篇引郭璞云︰鴆大如雕,長頸赤喙,食蛇。《說文》《廣雅》《淮南子》皆以鴆為運日。交廣人亦云運日即鴆,一名同力鳥,更無如孔雀者。陶為人所誑也。 時珍曰︰按《爾雅翼》云︰鴆似鷹而大,狀如鴞,紫黑色,赤喙黑目,頸長七八寸。雄名運日,雌名陰諧。運日鳴則晴,陰諧鳴則雨。食蛇及橡實。知木石有蛇,即為禹步以禁之,須臾木倒石崩而蛇出也。蛇入口即爛。其屎溺著石,石皆黃爛。飲水處,百蟲吸之皆死。惟得犀角即解其毒。又楊亷夫 鐵厓集云,鴆出蘄州 黄梅山中,状類訓狐,聲如擊腰。鼓巢于大木之顛,巢下數十步。皆草不生也。毛有大毒。入五臟,爛殺人。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8
BTC 61901.34
ETH 3400.58
USDT 1.00
SBD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