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with me] [The Art of Loving] 弗洛姆《爱的艺术》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photo-1487059509674-389a7b979022.jpeg

《爱的艺术》是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写的,早前在学校的图书馆读到过他的《逃避自由》,当时还不是很理解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而这本相对于《逃避自由》,不管是篇幅还是内容都要通俗易懂一些,文中作者通过宗教,哲学,人类学等等的列子来证明了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解答这一观点。

1爱是一门艺术吗?

弗洛姆在本书开头就发问:爱是一门艺术吗?要知道人,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文化中,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都要解决同一个问题:怎样克服分离,怎样实现结合,怎样超越个人的自身生活并找回和谐。而正是爱的诞生,让人类之间有了连接。同时作者也提出,既然是一门艺术,就像音乐,绘画一样需要去学习和探究。

2爱情产生的原因

这里书中提出了一个理论:人的存在本质就是半脱离了自然的,或者说是超越了自然的。而这种超越,使人再也无法回归到自然中。
在人的生存中,本质的东西恰恰就在于:他已经从动物的王国中,从本能的适应中脱颖而出。虽然他绝不会离开自然,他仍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他已经超越了自然,而一旦从自然中挣脱出来,他便不可能返回自然了。人只能通过发展他的理性,通过找到一种新的和谐而向前发展,而不能去追求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前人类的和谐。
所谓人类的理性就在于,人具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面临先于自己所爱之人死去,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无能为力。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分离的实体。而人如果不能从这种分离中解放自己,与他人,与外界结合,他就会产生孤寂感,丧失理性。而正是这种分离的体验,造就了爱产生的原因。所以爱情的产生本质其实是为了克服这种分离。为了脱离一个人的状态,人类找出了各种方式,比如幼年时期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完全回归自然。有一部分的人则是通过酒或是毒品,尽管这种方式不能长久。又比如文中例举了远古时期,人们就利用群交的性狂欢仪式来弱化这种分离的痛苦。狂欢的体验之后,人们似乎能有一阵子少受分离之苦,慢慢的,焦虑的压力不断上升,然后通过重复先前的仪式使这种焦虑感再次减少。而只要这种狂欢活动是在一个群体中共同实践的问题,就不会产生负罪感。而现代大部分人是通过一种,与所有人保持一致的方式来实现与他人的结合,这种最后就演化成了政治体或是教派。

3 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

关于不成熟的爱,作者在本文提到了一个观点:共生性融合。共生性融合分为消极形式和积极形式两种,通俗来讲就是受虐狂(顺从)和施虐狂(统治)。其实施受双方是同一种人,都在这种不完整的联合中失去了人的个性。
而成熟的爱与之相反,它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作者在原文中提出:
爱是一种主动能力,一种突破把人何其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结合的能力,爱使他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也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所以,爱是一种主动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其实读到这里会觉得作者想要阐述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博爱。而这种成熟的爱是[分担]而不是[迷恋]。其特征本质上是给予。所以成熟的爱不会使你感觉束缚,并会让你更爱所有人和这个世界。

4什么是给予?

那么什么是给予,这个词的定义其实很模糊。人们普遍会觉得,给予就是[让出]某样东西,代表着被剥削和牺牲。
作者在《为自己的人》一书中表示:一个人的性格如果还没有超越接受取向,剥削取向,或者囤积取向的阶段,他就会以这种方式体验给予这一行为。市场性格愿意给予,但这仅仅是为了换取接受,没有接受的给予对于他来说就是被欺骗。
有的人则认为给予是牺牲,所以给予代表着[正义],因为牺牲这一行为就代表着痛苦和更高的道德标准。
而真正的给予其实是一种生命力,是快乐的。在给予中,我能体会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就在于它并不是一种牺牲,一种被剥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人充分体会到自己活着的实感。

全书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什么是爱,但却告诉了我们如何正确的去爱。就像全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同你意志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