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经济概念的分享

in #cn7 years ago

分享一篇關於經濟概念的文

indicators-lg.jpg
華人有很多經濟上的傳統觀念,其實都是錯的,最錯的一點,就是節儉,省錢和不消費。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你想要吃一頓很貴的好料米其林二星,就會有人唸你說,有想過很多人三餐都吃不飽嗎;你在臉書貼文分享坐商務艙的經驗,就會有人唸你說,有想過很多人連飛機都坐不起嗎。

我年輕時也是這樣,總覺得消費是種莫名的罪惡。但消費其實是一種資本重分配的過程,一個人的錢,從自己的口袋裡,進入巿場,這過程會產生經濟活動,所以如果每個人都大量消費,巿場裡就會有很多需求,很多的錢,產業蓬勃,就會製造很多的工作機會。隨意舉例,所以如果大家都拼命坐新航頭等艙,新航就會賺到很多的錢,就需要買更多的飛機,請更多的員工,更多的人可以成為新航的機師,工程師,空服員,賺取勞力所得。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可以建立專業,提供乘客更好的服務。如果大家都省錢,只坐廉航不坐新航,那廉航老闆就會發大財可以娶年輕的韓國老婆,新航就會虧損,就會很慘,就要裁員。那空服員就沒有機會再提供頭等艙的服務,只能提供廉航等級的服務,這其實是一種空服文化和專業上的倒退。要注意的是,我並沒有要批評廉航的意思,因為我知道有些人的能力只能坐廉航,我自己也很常坐,但我要說的是,坐廉航不坐新航而省下不少錢,並不是一種"美德"。至於一個靠剝削勞工致富的超級無敵有錢大老闆,刻意公開坐廉航顯示自己很刻苦很節儉,那是非常偽善。

簡單地說,你的消費行為,會決定一個產業的生死。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城巿文風昌盛,很多作家,那你就大量買書;如果你想要你的城巿的傳統小販文化可以保存,那你就一直去吃。而且,只是大量消費是不夠的,還要願意"用比較貴的價格"消費,讓該產業的利潤提高。所以有錢人願意消費,那才是美德,那會幫助到產業,給窮人工作機會,應該要鼓勵和肯定,而不是批評他炫富。(很多有錢人被批評,如我們的好朋友納吉兄,是因為他們的所得來源不明或不法,而不是因為他們消費,這點要弄清楚。)

所以如果你有錢請你多消費,富養你自己或你女友男友老公老婆小孩,助人助己助產業。有些人的消費欲有限,或一個人能消費的只有這麼多,但你的錢太多了,那你可以投資你有興趣的產業。比方說一個人能買的能讀的書只有這麼多,但若去開書店,就會有更多人買到讀到更多的書。一個人能吃下肚的麵就那幾碗,若投資到全世界各地開餐廳,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吃到,發揚飲食文化。有錢人投資能發展產業,製造工作機會,也能幫助到窮人。消費和投資之外,也可以捐款。但捐款這件事要很小心,因為捐款有時反而會害了產業。隨意舉例,有家書店,每年賣一千本書給學校的圖書館,可以生存,有個有錢人,和出版社直接買一千書捐給學校的圖書館,(因為比較便宜。什麼?做善事還要計較便不便宜?歹勢華人社會裡這樣的人多的是),得到好名聲,但學校因此就不和那書店買書,那書店就這樣倒了。所以捐款要很小心。產業做得到的事,就讓產業去做。產業或巿場做不到的是,才讓慈善團體或基金會或政府去做。有錢人捐款給窮人醫病或窮人小孩受教育,那當然是美德,但這其實是政府的工作。所以先進國家的人民,除了天災如海嘯地震,或捐到窮困國家之外,平常都不大捐款。所以有錢的話,多消費多投資,偶爾捐款。

最糟的行為模式是什麼呢?就是明明很有錢,卻裝沒錢,hug cash,或hug房產,如果人人都這樣,那巿場就是一灘死水,經濟就會很差。而在沒有高遺產稅的國家,這樣的行為會造成貧富差距加大,因為有錢人的資本所得會遠高於社會的經濟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補脈絡和細節。)或者是另一個極端,就是不長期投資和經營產業,而短期炒作一切能炒的,炒房炒股炒榴槤炒金錢遊戲,造成產業的泡沫化。

以上兩種有錢人的行為,都會損傷窮人的利益。不幸的是,這就是典型華人會做的事。
所以再強調一次,多消費多投資,偶爾捐款。
我知道有人會問,這是有錢的話,如果沒錢的話怎麼辦呢?
答案是,
每個人都有錢的,問題是多錢或少錢而己。如果少錢,每個月月光在自己身上,就是多消費多投資,就是一種美德。
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在社經階層往上移動,這要著文另述。

thanks for reading ender.png

Sort:  

原来消费是一种美德,大开眼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