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7,杭州007er聚会上的分享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这次有幸接到覃杰邀请,参加了2018年1月7日在杭州举办的公信宝新版本发布会,会前18人聚会互相分享,功力大升,下面是我准备的分享内容。

007有关区块链的大伽云集,想准备好一篇有技术含量的文章真不容易,就讲一个故事吧,我在2017年发生的一个故事。

事情还得先从2016年7月开始说起,估计很多人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

我在2016年7月底的时候,无意间订阅了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实际上也是因为受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影响。从专栏中也第一次听说了比特币,是不是不可想像?BTC这个东西从2009年就出现了,我竟然七年后才第一次听说?没错,我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封闭的国企里,自己整天研究油田信息化的内容,没想到去关注理财、其它行业的信息,这些信息自动从我的视野里筛选过滤掉了。

当这一次听说到比特币和区块链之后,以前学过的“绿灯思维”发挥了作用,当遇到一件新生事物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常识立刻下结论,先听别人说完,如果没有听懂,下来自己还可以搜索调查,再做出结论不迟。一念之差,可能就会错过很多精彩。

我随后买了《争议比特币》,并从知笔墨(zhibimo)下载了《精通比特币》,用几天时间快速翻完了这两本书,看得我那个热血沸腾啊。因为我大学本科学的是数学专业,以前看过密码学原理,并且有多年的编程经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通货紧缩、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分割性、非对称加密等特性,让我后悔没有早一些发现它。

我用了三天时间,在OKcoin上投入100元,跑通了安装钱包、开户、存法币、交易、提币的全部流程,然后又买入1个BTC,当时感觉4000元/枚的价格真是高啊,现在回头望过去,可能这辈子它都无法再回到这个价格了。

实际上一开始根本没想着写书,在刚开始写系列的文章时,只读了2本区块链相关的书,《争议比特币》和《精通比特币》,还有好多问题并没有真正搞懂,比如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如何达成共识之类的问题。

以前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时,记得有一节说“教是最好的学”,意思是说,当尝试着把一项技能教会别人的时候,其实自己学到的更多。

我马上开通了“饭团”,这个饭团是当时刚刚推出的类似小密圈功能的一个新产品,加入秋叶的IP潜能营时听说的,价格设置得非常低,吸引到第一批种子用户,当时在1个周能够卖出几百元的收费圈子感觉好兴奋。(原谅我以前国企微薄的收入)

以前教过零基础学编程的课程,知道很多人的基础非常非常弱,想看懂区块链真的非常不容易。我根据自己入门区块链时的感受,把自己掌握的内容清空,从新手的角度逐步介入,当时基本上每天保证发出一小篇文章,每次只讲一个技术点,既不会对用户的注意力造成太大的干扰,也不会给自己的输出频率增加压力。

在写文章之前,曾经想过设计一款游戏,通过游戏的操作来学会比特币。但后来发现,100元钱当时就能买到币,跑通全部流程,根本不用费劲去设计什么游戏。直接真刀实枪地操练,学习速度更快。

很多区块链或比特币的书都是理论先行,非常枯燥,一般的新手受不了,而我想着操作先行,从安装钱包入手,大多数不愿意安装Bitcoin Core这个笨重的钱包,但这个软件可是开山鼻祖,学会了它,其它山寨币的钱包基本上都是抄它的,很容易学会其它各种钱包。

就这样慢慢地写着,写了3个月,大概积累了66篇文章。那时事情多了起来,自己的创作速度跟不上了,想起来找一群人一起写,这时认识了黄黎、金炜、苏江、苏耀勇、姚琦等朋友,意外的好运开始了。

2017年十一期间,孩子出门上学不回来,我们没有出行计划,主要是因为全国都太堵了。突然想起来,李笑来在一次分享中提过,在假期的时候他会整理书,开公司。这一条启发了我,我把饭团之前的所有内容全部重新整理了一遍,因为有了大量的内容,假期8天没出门,初稿基本出来了。最终我在10月12日发布了1.0版本的PDF,很多人估计都看过了。

通过这本书,并且有金炜、苏江、黄黎等人的合作推广,认识了币圈中更多的人,与更多的人产生了链接,这时也深感李笑来所说的注意力不够用的滋味。现在是重度微信用户,一直想找个办法,但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信息真得太多太多了,只能屏蔽一些内容,加速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这本书打开了视野,又加入了金炜的矿工队伍,以前总以为挖矿不靠谱,但不学习真不知道,与信任的人一起合作是多么幸福的事。后来就有了更多的合作,更多的连接。当有了连接、粉丝之后,变现非常容易。就像我们之前在微信群里开玩笑,写篇文章,三、四个地方赚稿费。BIG,Steemit,币乎,007的推广二维码。

实际上除了在7月22日北京与覃杰见过一面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没有见过,只是网络上非常熟悉。

这不吗?有了今天的聚会。

从我自己的故事总结几点:

1、每一步都算数

我这里不是说兑现承诺的事。我的意思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像在2017年都发挥了作用,数学、密码知识、编程技能、以前学的Linux知识、设计学、演讲、5分钟商学院的知识、一些直播课中的运营方法、写作等,在这个时代都能发挥巨大的价值。

2、教是最好的学

快速入门是有办法的,一是找好的老师,听名师的课,这里的付费就是捡便宜真有道理,2016年养成了付费的习惯,另一种办法就是教别人。

新生大学、得到APP、潜能营、书、编程课、一块听听等,还有一些工具的钱,花了钱节省了好多时间,以前时间不值钱,现在把这些时间用于在steemit或其它平台上写点文章,这些工具的钱就赚出来了,一些优质的课绝对是白菜价。

3、笃信与践行

学到的内容,独立深入地思考,笃信,践行。2016年看完书之后,就相信了BTC的价值,但一直没有行动。

4、持续输出对他人有价值的内容,钱自己会来

在饭团、小密圈的运营过程中,不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让大家掏钱,而是为大家提供内容,有价值的内容。但没办法,有时候付费是筛选人的最有效的一种办法。

5、写作的价值

持续地做下去,意外的好运就来了。

长期的写作内容有利于快速建立信任,而信任就是未来的货币。

我的博客是在10年前建立的,当时只是输出技术文章,主要是同样的技术问题经常遇见,也怕自己忘记,当时从来没想过写文章能赚钱。后来放上一些读书笔记,个人总结,孩子成长方面的内容。

6、与牛人发生连接。

在2017年也参加过秋叶大叔举办的潜能营,从这里认识了几位,有些分享不一定都学到,有一条学到就是赚到。比如,我从里面听到一条,专注一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持续投入地去做。而不要全面铺开,而我以前就不太注意,折腾的事情太多。从这个IP潜能营里,我知道了饭团的存在。

7、绿灯思维

如果不这样,可能错过无数精彩。

另外,很多事情都有初期红利。饭团是从2017年5月上线的,我马上就开办了一个,低价吸引种子用户,才有了之后的一系列故事。

会上听到其他几位大伽的分享,才发现自己的水平真是弱爆了,80后、90后的学习能力真是太强了,我这个70后唯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抛下车去。

用微信扫码,看看这个每周写一篇文章的写作社群是怎样的存在。

Sort:  

学习与点赞是目前做得比较多的事情之一,阅读与写作是做得较多的事情之一。开脑洞是经常的事。
向博主学习!

看到团长都这么努力,我不得不加油才行呀!

申大大,也很厉害!

区块链大革命已经来了,团长左引苍、右牵黄,我们不炒币,大家一起研究区块链产品,做时间的朋友!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30
BTC 61907.80
ETH 3418.05
USDT 1.00
SBD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