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历史(二)| What is History (2)

in STEEM CN/中文5 years ago (edited)

本系列旨在谈谈“历史教育”的问题,从“历史”本身谈起。

我们之前在 何为历史?(一) 中谈过几个基本的历史命题,如历史的偶然性、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等等。在探索更重要的历史的根本问题前,本文中我们先对历史的形态做一些分析。



二十四史 | source: 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013620485/

基于时间,始于语言

“历史”一词,大概是来源于西学东渐时,由日本学者将 history 译为汉语词汇,又由康梁等人引入中国。清末以前称“史”(《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History 一词则原为希腊语中 historia,为“调查、探究”之意,出自希罗多德同名著作。

这两种语言中对“历史”的理解是较为接近的,即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探查,并作公正的记录。所以,必须有“事”发生在前,若只有时间,而无人、无事,则无所探查、更无所记录。记录则必须由“人”完成,没有语言则无法描述、更难以记录,所以“有史以来”,必是在语言、文字成熟之后。

再者,“史”既然由人记录,一则不可能不加选择、将一切事件加以记录,必然选择最重要、有价值的,二则虽然“史官”以秉笔直书为根本,但实难摆脱主观偏差、乃至有意篡改。随着后世的不断讲述,以语言为媒介的“书写历史”,自成一个精神世界而存在,但其中有多少与与已经消逝于时间中的“过往世界”中的“真实历史”所一致,则有待考证。

另一方面,历史必然发生在时间之中,历史将时间中的现实化为语言,成为宇宙年轮之一种。历史为今天窥探过去的时空,提供了一个通道;同时,为今天的世界延续到未来,提供了一种媒介。随着时空流转,对同一段历史的解读,也会发生变化。

《对偶与春秋》中,我们提到过不同文明的时间观念的异同,如线性的、循环的、单向的、量化的,等等。例如:

在希腊和印度文明那里,占主导是循环的时间观。循环的时间观认为宇宙是循环往复的,今天发生的事情,还会再度重演,如印度人对“劫”(尘世的43亿2千万年,是梵天神的一日)的轮回周期的表述,如希腊对圆周运动的偏好。相对应的,希腊和印度的历史感也都很薄弱。‌

由于认为时间是循环往复的,自然不重视历史。印度本国的“史书”很少,以至于在某些考古挖掘时,需要参考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才能找到确切的遗迹所在。

历史的真实

存在于时空中真实的历史过往,与对历史的言传说教,分别构成一种历史的真实。前者为历史在时间中的真实存在,依赖于人们通过现有资料、考古发现等探求其真实情貌;后者为历史在语言文化中的精神实在,将发生在过往的故事、神话、史书通过言说、阅读、辨析成为集体性的精神共识。

前一种真实由英雄、伟人以及那个时代的众人通过“作”(或者“行动”)所创造;后一种真实由史官、学者以及能传播文字的团体通过“述”(或者“言说”)所构建。对前一种真实的探查,是为了获取知识;对后一种真实的延续,是为了传承精神。我们或许会质疑《后出师表》的真实性,但仍然会感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对后一种真实而言,这里强调的并非史书的不可信(虽然问题确实存在),而是对于由历史构成的精神世界,本身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心理存在。

信息时代谁著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本身具有悲剧性,大多数人终为历史所遗忘,“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只有少数真正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这是因为“著史”的能力有限,“读史”的能力也有限。一部事无巨细的“账本”是无从阅读的。

著史者必须做出取舍和裁剪,而事实上真实的世界也由少数人和事所左右。读史者也必然有所偏好,对有益于当下或情境的历史加以审视。事实上,那些攸关“文明存亡、兴替、变革”的历史最令人注意,历史记载的并不只是政权更替、你先唱罢我登场,更是整个文明的命运变迁。这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现代版的《清史》历时多年仍未面世,一方面的原因正在于其见证的是“古今之变”,从一个延续了两千年的文明形态(秦至清),变革至一种全新的尚无定论的文明形态。

《二十四史》帙卷浩繁,通读者不能算很多,将有限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时光,用于交换对过去时间中的往事的了解,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才会去尝试。而阅读困境,在信息时代,则更为突出。

信息时代的序幕拉开,迄今也有数十年矣。著史者先不论,记录者实繁:前有 Internet Archive,号称为互联网的博物馆;后有大数据盛行,政府、企业广收天下数据,竟为 Permanent Records;又有区块链/比特币登场,为天下记账,自称不可篡改,《Steem指南》开篇便说:区块链是凝固的时间 。但,这些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吗?

不择其要而记录的“数据”,脱离了对文明的关切,恐怕并非历史。只要文明仍是“人”的文明,那么著史者首先关心的便是对文明而言重要的人和事,文明的存在与延续,仍是历史的主要命题,数据和机器智能可以作为历史的注脚,却不能成为历史的载体。就此而言,著史者仍然是今日的史官、学者或者其他历史写作者。

但,长远来看,信息时代的著史者和读史者,还会是人类吗?如果人类文明被颠覆,那么继承者(以机器人、半机械人、基因改造的人类、或者赫拉利的“智神”等等),又会如何为自己著史、如何阅读自己和人类的历史?为了人类的历史可以“延续”,现代伦理如何把控现代技术的未来,正是我们面对的紧迫命题。

最后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希望探讨更多问题:

  1. 历史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 以历史为本的精神世界在中国何以可能;
  3. 历史目的论的来源:谈“历史的终结”;
  4. ...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系列的文章原本旨在探讨“历史教育”的问题,包括基础教育中历史学科对思维的训练的不足、中国历史教育对精神塑造的特殊价值、大学各专业学科中的历史的整体的把握的缺乏、思想史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和历史的关联等,但为了具体的谈那些“历史教育”中的问题,从历史本身出发,是我们叙述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汀阳,《历史、山水及渔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2.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 李泽厚 刘悦笛,《历史、伦理与形而上学》,探索与争鸣,2020年
Sort:  

我在Steem上佩服的人不多

谢谢刘美女~ 比刘美女还差得远~

哎呀,你誤會了,我下一句是..... 只有我自己.... LOL

哈,果然还差得远~

抱歉上一句少打幾個字:只有我自己知道是誰。

啪啪啪

谢谢三妞,拍拍手

厉害!阿盐的盐水很多

谢谢村长~

Congratulations @robertyan!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Happy Steem Birthday! - You are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for 2 year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你今天过的开心吗?想来玩目前STEEM上最火爆的drugwars游戏吗?还在等待什么?赶快加入战斗吧!drugwars.io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