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感觉可以更加“长寿”的一种方法

in #cn7 years ago

长寿.jpg
小学到初中,班主任都会要求我们每天要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小学时候的我,词汇认识的不多,加上手写字写的潦草的很,班主任多次当面“指点”我,写日记成为了我的难题。

还记得每年寒假爷爷会拿出50块来作为奖赏,如果我能够在年三十前默写出5000个不同的字,那就可以得到这50块的奖赏,自己支配,希望我能够快速认识更多的字。

经过小学几年爷爷寒假的“激励”,我自己的努力,总算在四年级能够默写出5000个不同的字,得到了全家的赞赏,到了5年级和初中,尽管写的字数不多,中心思想也没有,逻辑更加不清晰,但总算能够适应每天写日记的任务,按班里的平均水平交作业了。

到了高中,因为考大学的压力,变成了写周记,每周写一次,然后字数要求更多了,要求500字以上,经过一两年的适应,也算坚持写了三年。

因为这些记录,感觉时间比较充实,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

在工作中,做项目一般都会记录项目周报,有时候项目紧急,那么会出日报,甚至会出时报。过程中的记录会让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工作汇报沟通,实际上这些记录让我们对项目有更深入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对本来可能对项目涉及的产品并没有多大兴趣,经过记录思考,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可能也是我认为“干一行,爱一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仅仅是工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因为通过记录,就像小时候的日记,不仅让我们持续练习文字的表达,而且让生活显得更加充实。一旦养成习惯,记录三个月,再回过来翻这些记录,就会发现,原来这三个月我们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多,想象的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让我们的时间感受变得更慢,显得比任何时候时间更加拉长了,因为我们活着的时间质量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的记录,可能只是三言片语,甚至是一句话。比如今晚晚餐中的一道菜,和某人的对话中的一句话,看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感冒的感受……

慢慢地,可以记录下对某事件的想法,体验,感受,一段时间后,可以形成一篇短文,如果适合公开,那么可以在区块链上发表,结交更多灵魂。

渐渐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写文,甚至公开写文。某人说,现在的摄影技巧就是多拍,总会有好的照片让我们拍出来。写文多了,很可能好文就从我们手里出来了,可以公开的好文出来了,不求传世之作,但求可以帮助或者启发一些人。这样虽然不能如孔子,司马迁等人的“寿命”那么长,但也会让我们比生理年龄活得更长,更为乐观的想法,如果AI发展的够快,我们写出来的文,样本足够多,一定会形成我们的“文章指纹”,那么AI可能自动写出具备我们指纹的文。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许可以活得很长很长,虽然不是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