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杠
高低杠(通常缩写为UB或简称为“杠”)是女子竞技体操中的一项器械。它由两根不同高度的横杠组成,杠身由纤维glass制成,表面覆有木质涂层。运动员需要连续完成一系列摆动、腾空动作、转体以及双杠之间的转换,最终以高难度的下法结束。
该项目以其动态特性著称,要求运动员兼具力量、精准性、时机把握和勇气。
器械的主要组成部分
杠子:
- 高杠: 离地面较远的杠。
- 低杠: 离地面较近的杠。
- 杠子并非固定不动;它们被设计成可以弯曲和振动,运动员利用这一点来为动作发力。
设置:
- 杠子的高度和间距可以根据每位运动员的身高和偏好进行调整。
- 典型设置:
- 高度差: 约150-180厘米(大约5-6英尺)
- 杠间距: 约130-180厘米(大约4-6英尺)
一套动作的基本要素
一套世界级的动作是由复杂技能组成的连续流,但它们都建立在几个核心元素之上:
- 护掌: 运动员佩戴带指孔的皮革护掌,以保护双手并确保紧握杠子,减少摩擦和撕裂风险。
- 摆浪: 上杠的基本动作。运动员在低杠上呈支撑前摆姿势,将身体向后摆动至倒立位置以积累动量。
- 屈身上杠: 一项基本的力量动作,用于从杠下悬垂状态过渡到杠上支撑状态。它是许多连接动作的“起始”技能。
- 大回环: 在高杠上身体完全伸展绕杠旋转360度。它是成套动作的引擎,用于为腾空动作和下法积累巨大的速度。
- 换杠: 从一根杠到另一根杠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是:
- 低杠换高杠: 例如,“屈身上”至高杠。
- 高杠换低杠: 例如,从高杠“腾空”飞至低杠。
- 腾空动作: 最壮观的动作。运动员释放高杠,完成一个飞行动作(如空翻或转体),然后重新抓握同一杠或低杠。例如:叶格尔空翻(前空翻抓杠)、特卡切夫腾越(飞越杠子)、帕克空翻(从高杠到低杠的过渡腾空动作)。
- 转体: 运动员在抓杠的同时围绕其纵轴旋转的动作(如倒立转体)。
- 下法: 成套动作的结尾。运动员利用大回环或连续大回环产生的动量脱离高杠,在空中完成多次空翻和/或转体,并稳定地落在垫子上。
评分与规则
- 难度分(D分): 8个最难动作(包括下法)的价值总和,加上连接价值和编排要求的加分。
- 完成分(E分): 从10.0起评。裁判会对以下错误进行扣分:
- 形态错误(屈膝、勾脚)
- 落地时迈步或摔倒(-1.0)
- 动作中出现犹豫或停顿
- 未满足编排要求
- 使用脚部辅助上器械
- 最终得分是 D分 + E分。
演变与历史
该器械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 1950-1960年代: 杠子间距很近且为木制。成套动作由优雅的回环动作、姿态和停顿组成,更类似于男子的双杠。
- 1970年代: 玻璃钢杠的引入使得杠子更具弹性和速度。苏联运动员奥尔加·科布特以其动态的绕杠和后空翻下法征服了世界,彻底改变了这个项目。
- 1980年代: 罗马尼亚运动员纳迪亚·科马内奇等人开始完成更复杂的腾空动作和高飞下法。杠距被大幅拉开以适应这些新动作。
- 1990年代至今: 成套动作变成了一套连续、极高速的高水平腾空动作、复杂的连接以及极其困难的下法(通常带有多周转体)。像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这样的运动员以其独特的组合和高难度统治了这个项目。
高低杠上的著名体操运动员
- 奥尔加·科布特(苏联): 推广了现代动态风格。
- 纳迪亚·科马内奇(罗马尼亚): 首位在奥运会高低杠项目上获得满分10.0的运动员(1976年)。
- 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俄罗斯): 高低杠专项选手,获得过两枚奥运会金牌和五枚世锦赛金牌,以其创新和高难度的动作著称。
- 何可欣(中国): 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冠军,以其卓越的技术和难度著称。
- 苏妮莎·李(美国): 2020年奥运会冠军,以其惊人的难度和独特动作著称。
高低杠至今仍是观众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它完美地展现了定义女子体操的力量、优雅与胆识的融合。
Sort: Trending
[-]
punicwax (-11)(1)muted 4 days ago
$0.00
Reveal Comment